中国篮球发展历程-中国篮球基础发展
中国篮球运动分为哪5个阶段
5个阶段:
1、初创时期(1891年---20世纪20年代)
2、完善与推广时期(20世纪30---40年代)
3、普及与发展时期(20世纪50---60年代)
4、全面飞跃时期(20世纪70----80年代)
5、创新与攀高峰时期(20世纪90年代后)
一、篮球运动发明人:
现代篮球运动起源于美国,是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spring filde 春田市)基督教青年会干部训练学校、在加拿大出生的体育教师詹姆斯?奈史密斯(James Naismith)于1891年发明的。
詹姆士?奈史密斯简介:
博士,1861年10月出生于加拿大的安塔威,1883年在蒙特利尔获得艺术学学士学位,1890年到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学习,1891年毕业并留校任体育指导,并于同年发明篮球运动.1936年第十一届奥运会篮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他偕夫人到会,并行开球礼.这届奥运会开幕后,国际篮球协会宣告成立, 奈史密斯被聘为常年顾问,1939年11月28日, 奈史密斯博士病逝,享年78岁。
二、篮球运动的起源
奈史密斯在斯普林菲尔德市青年干部学校担任体育教师期间由于美国东部地区入冬较早,天气较冷,因此面临冬季体育课难以应付的困难,冬天参加青年会活动的人明显减少,主要是缺少一项适合在冬季进行的室内运动项目,因此奈史密斯产生发明一种适宜冬季能在室内活动的体育活动的想法。根据当时的情况,他认为要想新的体育竞技项目收到预期效果,必须做到以下几:
1)为 消除人们对当时体育活动因粗野行为而产生的恐惧心理,新的竞技运动必须是文明的,严禁粗野的。
2)为改变足球、棒球受季节气候影响的局限,需要一种不受环境气候影响而能在室内随时进行的体育活动。
3)不同年龄性别的人都能参加的运动,尤其是吸引更多的青年人参加的运动
在提出了以上三点设想之后,詹姆士?奈史密斯尝试把各种运动项目搬进室内进行但是都有弊端,后来他受少年时期在家乡玩过的“打小鸭”游戏和当地人用桃子向篮子内做投准的游戏的启发,发明了篮球运动。
三、篮球运动的演进过程
篮球运动发展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总结他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5个阶段:
1、初创时期(1891年---20世纪20年代)
1891年12月15日,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学院{旧译春田学院}体育教师詹姆斯 奈史密斯博士发明了篮球运动 。 最早的篮球是使用装桃子的竹筐,悬挂在健身房两侧的栏杆上,离地面10英呎,用足球作比赛用球,投球入篮得1分,每次球投中后要登上把球取出来,再重新开始比赛。1891年12月21日举行了第一场篮球比赛。1892年,奈史密斯编写了 《青年会篮球规则》,概括为五项原则十三条规则,主要有竞赛中只允许用手接触球、不准拿球走或跑、争抢中不能有粗野的身体冲撞动作等规则内容;女子开始参加篮球运动;1893-1894年,形成了类似现代的篮板、篮圈和篮网等比赛器材;1897年在场地内增设了罚球区、球场界线已成雏形,场上队员也有了位置分工,现代篮球运动基本形成;1896年,美国成立篮球规则委员会;1898年,美国成立世界上第一个职业篮球组织“国家篮球联盟”即NBL,并开始了最早的职业篮球联赛;1904年美国青年男子篮球队在第3届奥运会上进行了第一次国际篮球表演赛,1915年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届远东运动会将篮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篮球运动第一次成为国际体育竞赛正式项目。
2、完善与推广时期(20世纪30---40年代)
进入30年代篮球运动迅速向欧、亚、非、大洋四个洲的许多国家推广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单兵作战的基本形式逐渐被集体间的相互配合所充实。1932年在瑞士日内瓦由葡萄牙、阿根廷等欧美8个国家的代表酝酿组织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在会上以美国大学生篮球竞赛规则为基础,制定了国际间统一的13条竞赛规则:规定了竞赛人数为5人;场地上增改了进攻限制区;进攻投篮时防守者犯规,若投中加罚一次球,若未投中则加罚两次球;竞赛时间改为20分钟一节,共赛两节;进攻队在后场得球必须在10秒钟内过中线,并不得再回后场的等。1936年第11届奥运会上篮球运动被列为男子正式竞赛项目,奥运会后,国际业余篮球协会(FIBA)宣告成立。同年,中国加入国际篮联,国际篮联出版第一部国际统一的篮球规则。1939年11月28日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逝世,终年78岁;进入40年代随着篮球技术、战术的不断演进、发展,高大队员开始涌现,篮球规则也进行了补充和修改,攻防更强调集体战术,使比赛更加精彩。1949年,美国成立“国家篮球协会”,即NBA,统一领导当时全美21支职业篮球队,也推动了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
3、普及与发展时期(20世纪50---60年代)
50年代以后,篮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普及,国际篮联的会员国迅速增加,国际大型运动会都将篮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50年和1953年,首届世界男、女篮球锦标赛分别在阿根廷和智利举行。随后篮球运动技、战术水平不断提高,出现大批2米以上的高大队员,高度成为决定篮球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国际篮联多次修改比赛规则使得篮球运动高度与速度、进攻与防守获得均衡发展,队员技术趋于全面,形成了欧、美、亚洲不同得篮球流派和打法。1960年第一届男子篮球锦标赛在菲律宾举行;1963年,亚洲业余篮球联合会成立;1965年,第一届亚洲女子篮球锦标赛在韩国举行。
4、全面飞跃时期(20世纪70----80年代)
70年代以后,现代篮球运动进入全面提高时期,运动员身高迅速增长,逐渐形成组合技术和综合战术,攻守对抗日趋激烈,并且向着既重力量又重技巧、既有高度又有速度的方向发展。FIBA修改规则,增加了球回后场、控制球队犯规和全队10次犯规的规则。1976年,在第21届奥运会上,女子篮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84年FIBA又对规则进行了重大修改,扩大了球场面积为28米X 15米,设定了3分投篮区,鼓励外线队员投篮。本次规则的修改对篮球运动的迅速、全面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5、创新与攀高峰时期(20世纪90年代后)
90年代以后,现代篮球运动进入创新与攀高峰的黄金发展时期。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更名为国际篮球联合会,并取消了对职业球员参加国际篮球大赛的限制,众多优秀的职业球员给国际篮坛带来了新观念、新技术和新战术。篮球运动融竞技化、智谋化和艺术化于一体,向着职业化、商业化和社会化迈出新的步伐。1996年,中国开始举办篮球职业联赛。
百年来,篮球运动从游戏型活动到竞技运动再到科学门类型学科不断地演进发展。至1999年底已有20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际篮球联合会成员,篮球运动已真正成为国际体育组织中单项运动人口最多、最受世界人民喜爱的体育项目。
中国篮球未来如何发展
1.夯实根基 搭建梯队
2017年,姚明走马上任成为中国篮协主席。这位中国篮球传奇人物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够帮助中国篮球跻身世界顶尖之列。曾有外国记者问过姚明,“中国有14亿人口,为什么却不是篮球强国?”姚明表示,中国男篮运动基础和人数规模还未达到理想水平。而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从娃娃军抓起。在提供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主抓青少年技术培养。选拔具备潜力的一批球员,并将其输送到省队、国青队。通过系统的培养模式和梯队建设,逐步提升球员的技术水平和战术意识,从而增强国家队的板凳深度。
2.深耕联赛 完善赛制
近年来,中国篮协始终致力于打造高水平的CBA联赛,但效果并不如预期。有球迷表示,之前,中国男篮国家队主力选手主要依靠CBA联赛来获得锻炼。但如今的中国篮球联赛如逆水行舟。CBA联赛不再是国内球员的舞台,反倒是各俱乐部天价高薪购买的国外球员抢尽风头,许多本土年轻球员被按在板凳席,出场时间极为有限。即便能够上场比赛,大多也是在“垃圾时间”。虽然冠军是各个俱乐部的至高目标,但在追求冠军的过程中,却忽视了对中国篮球未来之星的培养。
3.提升水平 精神建设
一直以来,中国三大球有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阴盛阳衰”。相比之下,中国男子篮球和中国女子篮球差距稍小。但从近几届奥运会来看,中国男篮逐渐被女篮姑娘拉开距离。在众多原因中,球迷质疑声最大的就是中国男篮运动员个人基本功不扎实、技术粗糙,再加上求胜欲和精神层面不足,导致在国际赛事中屡遭败绩。技术水平的提升并非一日之功,需要运动员刻苦耐劳、坚持不懈,而努力拼搏的精神是支撑他们积极进取的力量源泉。
中国的篮球发展史。
篮球运动是1896年前后由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传入中国的,随后在北京、上海基督教青年会里也有了此项活动。在1910年的全运会上举行了男子篮球表演赛之后,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大、中学校的篮球活动逐渐开展起来,其中以天津、北京、上海开展得较好,水平也较高,当时的比赛规则很简单,在球场中间画一个约有1米直径的中圈,中锋队员跳球时一只手必须置于背后腰部,任何一足不得踏出圈外。技术也简单,中圈跳球后,谁接到球就自己运球,超过防守人就投篮。当时只会直线运球前进,传球方法是单、双手胸前传球,跑动投篮是用单手低手上篮,立定投篮无论远近都是用双手腹前低手投篮。1925年前后,进攻和防守的5名运动员,有了较明确的分工,中锋对中锋,后卫对前锋,有人盯人,各自盯住自己的对手。但前锋的职责是只管进攻投篮,不管退守;后卫的职责是只管防守抢截球,不管投篮。前锋和后卫很少全场跑动,只有中锋要攻守兼顾。以后又逐渐改为两后卫1人助攻(活动后卫),1人留守后场(固定后卫),两前锋也变为1人留在前场专管偷袭、快攻,1人退守后场助防。技术动作也有所发展,跑动投篮出现了单手、高手投篮,立定投篮出现了双手胸前投篮,传球出现了单、双手击地传球,运球出现了两手交替运球躲闪防守和超越防守向前推进的技术。规则中增加了罚球区和罚球线,队员犯规4次即被取消比赛资格,犯规罚球可由队长指定任何1个队员主罚。比赛时间分为上、下半时各20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每次投中或罚中后,都在中圈跳球,重新开始比赛。而中国篮球运动水平在1926年以后有了较大提高 。
最早的一次篮球表演
1895年9月,美国人来会里博士(Dr.Lyou,中国名字叫李昂),受北美青年会的派遣来中国天津筹建城市青年会,同年12月8日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在医学堂成立。会前与会后都表演了篮球游戏。
1896年1月11日下午4时,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举行了中国篮球运动史上较为正式的篮球表演。在考证近代篮球传入中国起始的问题上,据1948年赴美的吴志钢博士提供,1896年天津基督教青年会曾公布以下三次英文布告,布告的原件收藏在纽约市百老汇街291号基督教青年会历史图书馆内。吴志钢博士特地将3次英文布告抄后寄回国内。这三次英文布告的内容是:
第一次布告 1895年1月11日
A game of basketball will be played this afternoon all young men interested in are athleties are invited to be at the room promptly at 4 o’clock in order to join the game.(一场篮球赛将于今日下午举行,所有爱好运动的青年,请于四时踊跃参加。)
第二次布告 1896年1月18日
A game of basketball will be played this afternoon at four o’clock if the weather pernits. Come and join the game.(如果天气好的话,今天下午四时举行篮球赛,来参加这项运动吧。)
第三次布告 1896年4月4日
An enthusiastic game of basketball was played on last Saturday afternoon. Another game will be played today at four o’clock. Come and learn the game.(上星期六下午举行了一场热烈的篮球赛,另一场将于今日下午四时举行,来学学这项运动吧。)
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有关篮球活动最早的文字记载,它说明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于1895年12月举行了中国近代篮球运动史上最早的一次篮球表演活动。
来会里在他的《中国青年会早期史实之回忆》一文中,有这样的记载:天津青年会之最初运动,每周一次查经班……辩论会。此外,会员对篮球亦极感兴趣,故一时有成为群众运动之概。但在玩球以前,他们的一番姿态很是可观,他们必须盘好自己的头辫、修短长长的指甲,把不便利的长袍脱去。这样,他们就把书生的尊严放弃,而换成一副高兴活泼的姿态了。但是,这种运动只在会所草地围墙背后举行,颇有狭隘不便之概。
从这段记述中可以看出,篮球传入中国的初期阶段尚未形成运动,自然是技术动作也较简单,更谈不到比赛中的战术运用了。但是,它毕竟是中国近代篮球运动的开端。
有关近代篮球运动传入中国确切时间的探讨
关于近代篮球运动传入中国的确切时间,曾有多种说法,这个问题也是国内篮球界以及海外同行们颇感兴趣的学术问题。
一说是1894年,由美国人鲍勃·盖利把篮球带来中国,国际篮联为纪念国际篮联成立50周年出版的《世界篮球》也是这样说的。除此之外,这种说法至今没有别的文字根据。事实上通过翻阅奈史密斯的篮球回忆录,查实美国普林斯顿和斯普林菲尔德学院的校友录、逐年来华人名册,找不到1894年盖利或者其他人来华的迹象。有的倒是盖利于1898年来华,是个足球队员,而且还在北京青年会工作多年,对此,曾是北京青年会“老鸡”篮球队名将的孟广礼先生至今记忆犹新。二说是1896年,美国人蔡乐尔把篮球传到中国,有些体育史书也这样说。这也不是史实。蔡乐尔来华时间是1912年9月27日,曾在北京、天津基督教青年会工作,他热心倡导篮球运动,曾任中国参加第一、二、三届远东运动会篮球比赛的中国队指导,为近代篮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做了许多有意义的工作。
中国篮球发展史,详情请看:中国nba(探索中国篮球文化与NBA的交融之路)
自从NBA在1984年首次引进中国电视市场以来,中国篮球迷就对这项运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如今,NBA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受欢迎的体育品牌之一。中国NBA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CCTV开始播放NBA比赛,并且在中国市场上推出了许多NBA相关的商品。如今,中国NBA已经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吸引了无数的球迷和商家。
中国篮球文化的发展
中国篮球文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中国的大学和高中开始引进篮球这项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篮球逐渐成为了中国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之一。中国篮球文化的发展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政治、文化和经济等因素。如今,中国篮球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国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NBA与中国篮球文化的交融之路
NBA与中国篮球文化的交融之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CCTV开始播放NBA比赛,并且在中国市场上推出了许多NBA相关的商品。如今,NBA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受欢迎的体育品牌之一,许多中国球迷甚至热爱NBA胜过中国篮球联赛。NBA与中国篮球文化的交融之路不仅体现在商业层面,还体现在球员和教练员的交流、技术的传播和文化的交流等方面。
中国NBA的商业模式
中国NBA的商业模式是基于品牌推广和商业合作的。NBA在中国市场上的成功是建立在品牌推广和商业合作的基础上的。NBA与中国的商业合作包括赞助商、广告商、媒体和电视台等。同时,NBA还在中国市场上推出了许多相关的商品和服务,例如球迷俱乐部、在线商店和移动应用程序等。
中国NBA的未来发展
中国NBA的未来发展取决于中国篮球文化的发展和NBA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中国篮球文化的不断壮大,中国NBA的未来将会更加光明。同时,NBA也需要不断提高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以保持其在中国市场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