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战争停止的奥运会-因战争取消的奥运会是哪三次
因为战争奥运会停止过多少次?
第六届夏季奥运会原定1916年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为了遵守国际奥委会的宗旨和谴责德国的侵略行为,以顾拜旦为首的国家奥委会决定取消这次奥运会。按照古代奥运会旧制,凡因故未能举行的奥运会,也要在奥运史上占据一页,所以届次照算,下一届奥运会要再4年后才能举行。 长达4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酿成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灾难,同时也给奥林匹克运动造成了巨大损失:1916年柏林奥运会被迫停办;国际奥委会总部被迫迁到瑞士小城洛桑;32名奥运会选手战疆场,其中包括16名荣获奥运会奖牌的优秀选手。 1918年,战争刚刚结束,当国际奥委会提出召开第七届奥运会时,仍有3个城市申请主办:布达佩斯、里昂和安特卫普。1918年安特卫普获得主办权。安特卫普是比利时一个港口城市,它在古代就是一个繁华的商业城市和艺术城市,欧洲北部贸易中心。安特卫普素有“文化中心”、“比利时的大门”和“钻石之称”的之誉,市内有皇家美术博物馆和中世纪建立的教堂等名胜古迹。还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动物园。安特卫普在战争中受到严重的破坏,战后比利时人民很快医治了战争留给城市的创伤,修建了能容纳3万余人的奥林匹克体育场。煤渣跑道为400米,除1924年跑道长为500米外,迄今奥运会均使用这种长度的标准跑道。 在1918年的年会上,国际奥委会作出决定,取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祸首德国、奥地利、匈牙利和保加利亚的参赛资格,但也未邀请在十月革命中诞生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因而曾有人称这次奥运会为“支离破碎的奥运会”。不管如何,本届奥运会参赛国家还是达到了29个,运动员2607人,其中女运动员64人。首次参加的国家有阿根廷、摩纳哥、巴西、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爱沙尼亚,芬兰也首次以独立身份参加。参赛运动员人数最多的国家是:比利时332人,法国292人,美国282人。 这届奥运会的项目又有所增加,共有23种166项,列入了上届取消的自由式摔跤、拳击、马球、橄榄球、曲棍球等。16年来未举行奥运会比赛的举重项目,这次也重新恢复了。冬季项目,除重新列入花样滑冰以外,首次增加了冰球,这也是夏季奥运会最后一次举行这类比赛。女子项目也进一步发展,共设网球3项、游泳5项、花样滑冰2项以及射箭和帆船各一项。 大会于8月14日正式开幕,比利时国王宣布开幕后,大会第一次升起了由顾拜旦1913年设计的奥林匹克旗,放飞了奥运史上第一批和平鸽,此外,为了悼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协约国将士,开幕式上还燃起了象征胜利和光明的奥林匹克火焰,但它与后来的奥运圣火不同的是:它的火种不是取自奥林匹克运动发源地奥林匹亚,更不曾经过声势浩大的接力传递。开幕式上第一次安排了运动员宣誓这一仪式。这项仪式是根据顾拜旦的提议增加的。他鉴于前几届奥运会某些运动员为获取金牌而不惜弄虚作假的现象,认为有必要进行如古奥运会所实行的运动员宣誓。此后,运动员宣誓便成为开幕式的一个重要仪式,往往由东道国的著名运动员作为代表。 本届奥运会在田径比赛中,第一次使用了沿袭至今的周长400米的跑道。虽然大雨使田径赛场状况恶劣,但仍刷新了8项奥运会记录和4项世界记录。这次田径比赛中,芬兰选手表现突出,打破了由美国运动员独霸天下的局面,与美国一样,也获得了9枚金牌。 田径战幕揭开后,上届奥运会英雄、芬兰长跑名将科勒赫迈宁又出现在观众面前。他虽然年满31岁,但雄风犹在。在马拉松(42.75公里)赛中,获得了他的第四枚,也是最后一枚奥运会金牌。4年后,他在巴黎奥运会马拉松赛中因脚伤不得不中途退阵,并从此挂靴引退。科勒赫迈宁,是芬兰长跑界的先驱,深受芬兰人民爱戴。为了表彰他的功勋,人们在他的家乡为他树立了一尊青铜纪念像。 长跑运动人才辈出的芬兰,在这届奥运会上又涌现了一颗新星,并在后来取得了比科勒赫迈宁更大的成就。他就是本世纪超级长跑手努尔米,他获得了5000米亚军和8000米个人、8000米团体、10000米三项冠军,是本届田径赛上获得金牌最多的选手;在铅球、铁饼、标枪3个项目中,他们压倒了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对手,囊括了前4名。美国20岁的短跑新秀帕多克,在100米决赛中以10.8秒的成绩获金牌,成为当时“人类跑得最块者”。1924年奥运会,他成绩不佳,只在200米赛中获得银牌。1928年他第三次参加奥运会,连名次也未取上。此后,在体育比赛中再也见不到他的名字了。他离开了体坛,在美国海军陆战队中服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位上尉在一次飞行任务中牺牲。为了纪念他,美国一条军舰九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重新列入的举重,首次按体重分了级,这为以后分级奠定了基础。但这次三项总成绩,不是后来的推、抓、挺举,而是单手抓举、单手挺举和双手挺举。法国获得两项冠军,其余3项为比利时、爱沙尼亚和意大利瓜分。在赛艇比赛中,国际奥委会规定每个单项一个国家只限一条船参加,这为以后进一步规范比赛项目的参赛人数或队数,奠定了基础。拔河比赛自1990年始已是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列入奥运会。英国队获得了冠军。有趣的是,英国队中的詹·谢泼德、弗·汉弗莱斯、埃·米尔斯3名队员,1908年就是英国队的成员,12年后,他们居然又重获冠军的荣誉。 足球比赛共有15个队参加,观众踊跃。预赛时挪威以3:1战胜英国队,爆出了一大冷门。决赛在比利时和捷克两队之间进行,因捷克队抗议裁判而中途罢赛,最终冠军称号归于比利时队。 本届奥运会因受战争的影响,创纪录数字明显低于1912年奥运会。大会共创15项奥运会记录,其中世界记录9项。美国女子游泳运动员包揽了全部(4项)冠军,并创造了3项世界记录。 这届奥运会闭幕后,组委会将奥林匹克旗降下,并把这面做工精美的五环旗作为珍品交由国际奥委会保存,以后移交使用的奥林匹克旗都是复制品。 奥运会期间,也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由于经济萧条而门票偏贵,加上运动场离城太远,体育不够普及,大部分比赛的观众不多,有时寥寥无几,后来虽然邀请中小学生入场参观而显得观众多一些,但门票收入未能改观;在足球、水球和拳击等项目的比赛中,因观众狭隘的爱国狂热,曾出现一些不愉快的事件;还有美国选手对住宿条件不满,等等。总的说来,这届在战后匆忙举行的奥运会,还是应予以充分肯定的。
柏林举办过奥运会吗?
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因二战战火被迫停止了,以下是相关资料
1936年奥运会会址选在柏林,是个历史错误,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中的一场悲剧。
柏林,也曾被定为1916年奥运会的举办地,因为它成了战争的策源地,使那届奥运会变为空白。战后,德国军国主义受到了惩罚,直到1928年方获得参加奥运会的权利。1924年德国的特奥多尔.莱瓦尔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1927年1月29日,莱瓦尔德领导的德国奥委会致函国际奥委会,希望由德国主办第十一届奥运会,并提出柏林、科隆、纽伦堡和法兰克福四地作为候选城市。与此同时,申请主办这届奥委会的还有埃及的亚历山大,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匈牙利的布达佩斯,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爱尔兰的都柏林意大利的罗马和芬兰的赫尔辛基。
1932年(一说1931年)国际奥委会将会址选在柏林。当时纳粹尚未上台,但已在蠢蠢欲动,气焰十分嚣张。纳粹是十分仇视和反对奥运会的,他们认为这是"犹太人和和平主义者搞的花样"。纳粹分子还斥责德国运动员在1932年奥运会上与黑人一起比赛,有损日耳曼民族的尊严。1933年以阿道夫.为首的纳粹党夺取了德国政权,德国政局发生了严重变化。鉴于当时的德国政治形势,1934年国际奥委会讨论了是否仍在柏林举行奥运会的问题,并专门成立了一个调查委员会,前往德国实地调查。负责这次调查的是当时国际奥委会委员、一贯玩弄"体育与政治"分开的美国人艾布伦戴奇。调查委员会一行到达德国后,耳闻目暑一些纳粹排斥犹太人、扩军备战等法西斯罪行,并觉察到粹上台后由反对奥地转为积极支持的真实意图,但其负责人布伦戴奇仍说柏林具有举办奥运会的条件。国际奥委会因受宣传和表面现象的蒙骗,以及当时欧洲推行绥靖政策的影响,最后仍级持了原议,在柏林举行第十一届奥运会。布伦戴奇的态度,也影响了对参加柏林奥运会存在着分歧意见的美国奥委会,美国决定参加又对其他国家起了作用。1933年1月24日,好心的莱瓦尔德被推选为柏林奥运会筹备委员会主任。这个半犹太人对运动会能否顺利举行此时已是忧心忡忡。1936年3月16日,莱瓦尔德会见了1933年2月9日即充任柏林奥运会大会总裁的,出乎意外的是,莱瓦尔德从这位总裁那里得到了"全力支持"的诺言。这使他稍感宽慰。但是不久便厄运降临,以戈培尔为首的纳粹党徒接管了全部筹备工作,莱瓦尔德被排挤于外。纳粹甚至扬言,要撤消莱瓦尔德在国际奥委会的委员职务。这下触怒了国际奥委会。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耶--拉图尔申言,如果那样,国际奥委会将取消伯林的主办权。美国也发表声明,以不参加奥运会相威胁。这样,纳粹才算屈服了。纳粹党徒上台后,对奥运会的态度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变,其目的是想利用奥运会,给法西斯德国蒙上一层和平的面纱。他们印了成吨宣传德国"繁荣与昌盛"的材料,耗费了巨额资金,用花岗石、大理石等兴建了一座能容10万人的大型运动场,一个有两万个看台的游泳池,以及体操馆、篮球场等,还修建了一个比洛杉矶奥运会更豪华的奥运会村。当国际奥委会要保证能让犹太人参加奥运会时,也被迫同意了,并故作姿态,邀请了侨居美国的德国犹太女击剑手、1928年奥运会金牌获得者海伦娜.迈尔回国参赛。迈尔曾犹豫不决。但顾及到她留在德的母亲和两个兄弟的安全,毅然踏上了征途。后来她在击剑赛中,得了1枚银牌。但是,德国法西斯所玩弄的蒙骗手腕,仍被许多正直人士所识破。1936年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了"保卫奥林匹克思想大会,"与会的有法国、西班牙、美国、英国、捷克斯洛伐克双利时、瑞典、丹麦、荷兰等国人士。大会号召人们反对在柏林举行奥运会,积极争取将会址改在巴塞罗那。抗议浪潮席卷世界各地,纽约成立了一个斗争委员会,欧洲一些国家明确表态,不参加柏林奥运会,并积极支持筹办巴塞罗那奥运会。7月,法、英、美、瑞士、瑞典、希腊等20个国家的运动员,云集巴塞罗那,准备参加7月18日举行的运动会,可惜,由于开幕前夕法西斯分子捣乱,运动会流产了。令人遗憾的是,这一切未能使国际奥委会改变初衷,运动会仍如期在柏林举行。
大会于1936年8月1日正式开幕,16日结束。参加比赛的来自49个国家的4066名运动员,其中女选手328人。德国人数最多,共406名运动员,美国次之,330人,匈牙利列第三,211人。首次参赛的国家有阿富汗、百慕大群岛、玻利维亚、歌斯达黎加、列支敦士登和秘鲁。中国共派出69名运动员,参加了田径、游泳、举重、拳击、自行车、篮球和足球6个大项的比赛,均在预赛中遭淘汰。另外还派了一个武术表演队和一个体育考察团。这个考察团曾赴包括德国在内的一些欧洲国家考察。
奥运会期间不是禁止战争的么
因为战争停的是原拟在1916、1940、1944年举的三届奥运会。 第六届夏季奥运会原定1916年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为了遵守国际奥委会的宗旨和谴责德国的侵略行为,以顾拜旦为首的国际奥委会决定取消这次奥运会。按照古代奥运会旧制,凡因故未能举行的奥运会,也要在奥运史上占据一页,所以届次照算,下一届奥运会要在4年后才能举行。 1936年柏林奥运会时,世界已处于动荡不安之中,战争成一触即发之势。但是,国际奥委会仍在进行下届奥运会的准备工作。柏林奥运会期间,国际奥委会选定东京为第十二届奥运会的举地,第十二届奥运会原定1940年9月21日至10月6日举行。 1937年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日本奥委会在军方的压力下,不得不宣布1940年日本无法举行奥运会。在这种形势下,国际奥委会决定将这一届奥运会会址改在赫尔辛基,会期定在1940年7月20日至8月4日。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0年1月1日芬兰通知国际奥委会放弃主权。随后,战火遍及欧洲和世界各地,第十二届奥运会也就随之流产了。 二战前夕,国际奥委会还选定了第十三届奥运会会址。1939年7月6日至9日国际奥委会伦敦会议将奥运会会址选在伦敦,但是这届奥运会也因战争而未能举行。
奥运会期间休战的故事
1、古希腊是一个尚武的民族,在当时古希腊民族是以城邦为单位的分散小国。他们各自为政,城邦间常有并吞和争夺,没有统一的君主。连年的战争需要体格健壮、行动敏捷士兵。所以集会比武是当时君主所发明的一项培养合格士兵的手段。伊利斯城邦人占据着奥林匹亚,而斯巴达人一直想并吞这块圣地。伊利斯城邦人顽强抵抗,而斯巴达人久攻不破,人民渴望和平,怀念祭祀和庆典活动。 于是,伊利斯王和斯巴达王在公元前884年达成了一项定期在奥林匹亚举行集会(即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协议,并签定了《神圣休战条约》。
2、1993年10月25日,联合国举行第48届大会第36次全体会议,与会代表一致通过了由国际奥委会倡议,奥林匹克运动全体成员国签署的“奥林匹克休战”提案,即在奥运会期间和奥运会前后各一周,像古希腊人一样,各成员国放下武器,停止战争行动,让全世界人民在和平的气氛中欢度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节日。这向全世界表明,奥林匹克运动“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的宗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它已经成为新时代不容忽视的一股重要力量,促进着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的发展。
两场因战争停办奥运会
第六届夏季奥运会。
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而推迟,但是很多史料也将推迟后的那届成为第七届。并且这一届以后的下一届是明确称为第八届奥运会的。
第十二,十三届夏季奥运会。
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停办。
1940和1944年两届冬季奥运会因为二战停办。
这两届冬奥会原本应该是第五、六届,但是后来48年举办的冬奥会重新被称为第五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