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能职业联赛400-山东鲁能联赛冠军
如何评价山东鲁能乒乓球俱乐部?
你好~
2002赛季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还有五轮尚未进行,就传出了山东鲁能男队获得冠军的喜讯,创下了职业联赛史上的一项新纪录。作为一家成立不足两年半的俱乐部,缘何能有如此出色的表现?这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
有人说,山东鲁能乒乓球俱乐部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是因为他们“有钱”,能够买得起好队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该俱乐部总经理康梦君并没有回避这一点。他承认,山东鲁能男队今年的实力有所提升,与著名国手马琳的加盟密不可分。“但是,有了好队员,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更何况,像黑龙江、上海、广东、陕西、浙江等队的实力并不比鲁能队差。”康梦君说,“我们之所以能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提前五轮夺冠,更主要的还是得益于俱乐部的规范运作、各方面的团结一心和运动员的顽强拼搏。”
山东鲁能乒乓球俱乐部一成立,就把山东电力多年来形成的从严治企的铁军作风引了过来,逐步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管什么事情,都力求有人负责、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人监督,确保了俱乐部能够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有了这个基础,大家也就能团结一心,想方设法把事业干好。康梦君举例说,马琳与刘国正虽是队友,但同时也是竞争对手。上届奥运会,他俩就曾为一个参赛名额展开过激烈争夺。但到了俱乐部之后,两人都能自觉地把集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相互切磋,相互帮助,严格执行教练员的战术部署,从来没有因为个人私利而产生过矛盾。
球队能够有战斗力,还与队员自我加压、奋不顾身的拼搏精神密切相关。据介绍,马琳虽是世界冠军,但每次训练都要提前半小时到场,而且在到训练场之前还把所有的准备活动都已做好。另一名世界冠军刘国正也不含糊,像现在济南这么炎热的天,他能围着训练场一跑就是十多圈。比赛中,队员忍着伤病坚持到底的事例更是不胜枚举。
现在有一种议论,说代表山东鲁能男队征战超级联赛的主要是从外地引进的优秀球员,山东自己培养的球员都被挤到了替补席上,对这个问题,康梦君认为要分两个方面看。他说,山东电力经营乒乓球俱乐部完全是把它看成一项事业,并不是为了沽名钓誉。在俱乐部成立至今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已投入数千万元建起了潍坊乒乓球学校和青岛训练基地,形成了完整的后备队伍训练体系。他们自己培养的队员,已有9人进入了国家队,并多次在国内国际比赛中取得骄人的成绩。今后的山东鲁能乒乓球队,终究还要由山东自己培养出来的队员来支撑。现在之所以要引进高水平球员,完全是因为我们自身的实力存在差距,并不是说山东鲁能俱乐部只顾眼前利益而缺乏长远眼光。此外,高水平球员的加盟,对本地球员不仅能起到激励作用,增强他们的危机感和竞争意识,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许多年轻队员都已反映,从与世界冠军的直接对抗中受益匪浅。
“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联赛冠军,自然令人非常高兴。但作为一家俱乐部,评价其是否成功的标准,成绩只是一个方面,更主要的还是看它能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从这个方面说,山东鲁能乒乓球俱乐部目前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我们的长远目标,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能有山东籍的运动员代表中国参赛,并且还要拿到奖牌。”康梦君满怀激情地说道。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进入职业联赛以来,鲁能在中国职业联赛、足协杯赛、中超杯中的战绩如何?
2006赛季 中超联赛冠军!!!!!!!!!!!!!!!!!!!!(希望如此)
1994赛季 获甲A联赛第5名
1995赛季 获甲A联赛第6名;足协杯赛冠军
1996赛季 获甲A联赛第5名;足协杯赛亚军
1997赛季 获甲A联赛第6名
1998赛季 获甲A联赛第7名
1999赛季 获甲A联赛冠军 ;足协杯赛冠军(中国首个双冠王)
2000赛季 获甲A联赛第5名
2001赛季 获甲A联赛第6名
2002赛季 获甲A联赛第4名
2003赛季 获甲A联赛第12名
2004赛季 获中超联赛第2名;足协杯赛冠军;首届中超杯赛冠军
2005赛季 获中超联赛第3名
青岛海牛和山东鲁能谁进如甲A早
中国足球甲A联赛成立与1989年,前期为专业体制,1994年开始职业化,至2003赛季结束后改制为中国足球超级联赛。山东鲁能的前身山东队参加了1989年第1届甲A联赛。94年职业化后山东济南泰山队也参加了。青岛海牛队是95年以甲B联赛第一 名的成绩参加了当年的甲A联赛。所以青岛海牛要比山东晚进甲A。
青岛籍足球运动员,为什么在鲁能踢球的越来越少了?
专业足球时期,鲁能的前身山东队里百分之九十的队员都是青岛人。山东队夺得第四届全运会时,场上十一名主力队员九个青岛人。为什么呢?因为以前山东别的地方不搞足球,或者是说别的地方的人不喜欢这项运动。像济南,烟台等地方都喜欢篮球,都大力发展篮球运动。青岛因为殖民地的原因,大多数的青岛人都喜欢足球这项运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开始,足球,就在青岛得到了相当的普及。
时光进入二十一世纪,不得不说青岛的孩子们学习压力太大了,踢球的孩子一天比一天少。现在各个少儿足球俱乐部找队员都十分的困难。以前都是挑队员,现在是来了基本上都留下,所以就难出好的足球苗子。
再一个,现在是职业足球,鲁能梯队都是全国各地的选队员,相对来说青岛的孩子能进鲁能的梯队的就越来越少了。一句话,踢球的孩子,好队员,太少了。
最后一个,不知道对不对,据说现在梯队小队员都要送礼,不送礼就进不了上面的大队。但愿是假的吧!
原来都是专业队出身,也就是山东队的球员基本都来自省内各市地的业余体校。所以各省队内基本都是本省人。
青岛足球基础好,踢球的人多,所以出的足球运动员多,踢得好的(有关系的)自然进了市队、省队,顶多是去了八一队。所以山东队里青岛籍球员多。
足球职业化以来,球员开始流动,而且随着足协对各俱乐部梯队的要求,各俱乐部或民间组织开始搞“足球学校”从少年开始培养球员。如今最著名的足校就是鲁能的潍坊足校。
鲁能足球学校的孩子已经不局限于山东了,而是全国各地网罗好苗子,踢得好的自然逐渐进入梯队甚至进入鲁能一线队了。在这些孩子中,“山东籍”率已经被冲淡了,最终进入一线队的“山东籍”的概率也变得比较小了。随着鲁能足校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现象会更明显。
另外,职业联赛的转会制度也使得球员流动增加,更多的外省市优秀球员主角进入鲁能一线队,这就使得山东队里的“山东籍”率不会像二十甚至十年前了。由此看,青岛籍球员在鲁能的比例下降是很正常的
这应该是一种进步。
从甲a到中超,足球的发展由原来的封闭式、本土化逐渐开放。从原来的全华班,到现在的引进外援。这都是一种进步(虽说男足国家队谁都敢输)。
实际上,本土化在职业化联赛初期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就是各个省的本土化。足球队选材往往是从各个市、县体校进行选拔。而在那个时期(当然也包括现在),青岛作为山东省足球运动最普及的城市,自然也就会涌现出更多的足球人才。所以,鲁能队中青岛籍球员多就不足为奇了!
随着联赛的发展,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一些好的俱乐部都有自己的足校,面向全国招生,这不仅为球队发展提供了预备力量,也为“去本省化”提供了推动力。那么,作为鲁能足校全国排名前列,自然会吸引全国各地的人加入。
另外,加上转会过程中的运作,也会促成一支球队的人员来自五湖四海!
最直接的原因大家都在回避,作为职业足球运动员他们踢球的最大愿望是什么?
当然是钱!!!
鲁能就算再挖掘青岛的苗子,球员如果优秀到可以走向全国的时候,鲁能就肯定不是这些人最终的归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