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足球联赛曾经取消外援-香港足球联赛曾经取消外援的球员
世界各大足球联赛都可以引进几名外援
世界各国足球联赛对各俱乐部引进外援的数量并没有限制,只要俱乐部自身的财力允许,工资符合要求就可以。但是各国联赛对每场比赛的外援上场人数是有限制的,当然各国的规定不尽相同,像在欧盟各国联赛中,只要是欧盟球员,就不受外援名额的限制,甚至有联赛(像意甲)还规定只要能证明是本国的后裔,就算是其他大洲的球员,也不受外援名额的限制!
所以欧洲的各大联赛能够集中世界各国的高水平球员,从而使联赛达到更高的水平,比赛也更有观赏性,而中国的实际情况不同于本身水平已经很高的欧美联赛,如果外援上场人数过多,自然可以提高球市和比赛水平,但却不利于本国球员的成长,所以限制外援人数还是有必要的!
香港足球问题
06-07香港足球联赛积分榜(截至07年4月23日)
1 杰志 17 12 3 2 48 14 +31 39
2 南华 17 12 3 2 44 17 +27 39
3 香雪晨曦 17 8 4 5 30 18 +12 28
4 流浪 17 7 6 4 23 19 +4 27
5 联华红牛 17 8 2 7 36 23 +13 26
6 和富大埔 17 7 3 7 26 31 -5 24
7 愉园 17 6 4 7 23 27 -4 22
8 公民 17 5 4 8 24 29 -5 19
9 港会 17 3 2 12 12 43 -31 11
10 香港08 17 1 1 15 11 53 -42 4
香港联赛是存在降级的,9-10名将降入乙级联赛
而有着98年历史的南华队则是在2005-2006香港足球甲组联赛不幸降级的。前六名依次是愉园、香雪晨曦、流浪、杰志、联华、公民。这也是南华队历史上第二次降级,上一次还要追溯到23年前。值得一提的是,前国脚张恩华目前也在南华队效力。
中国香港足球代表队的发展历史
在1949年,香港队在第一次国际赛以2比5败给韩国。4年后,港队以4比0击败韩国,取得第一场国际赛胜利。香港队曾经打进头四届的亚洲杯决赛周,并于1956年在主场夺得第三名。
香港队虽然未曾晋身世界杯决赛周,1974年香港队在世界杯A组外围赛面对马来西亚,越南,日本,都是1比0击败对手,最后以1比3不敌东道主韩国而屈居第二以致未能出线,当年的香港队成员组成“汉城之友”定期聚会。1977年在新加坡举行的外围赛,由荷兰教练包勤领导,分别以4比1及2比1击败印尼及泰国,亦分别以2比2及1比1打和新加坡及马来西亚,成功出线而晋身次轮比赛。1986年的赛第一圈,香港队在1985年2月23日主场8:0大胜文莱,首次代表香港的侠士中锋麦劲勋个人独取四球。5月19日于北京与中国进行该圈最后一场比赛,香港队必须胜出才可出线第二圈(中国只须赛和已可晋级),在该场赛事,凭著顾锦辉及张志德的入球,香港队以2比1胜出,晋身外围赛第二圈,但最后以总成绩5:2败给日本。
1990年代的港队,正值香港足球步入黄昏时期,欲振乏力。九十年代之初,港队虽退居亚洲二三线,但在大赛中仍偶有佳作,如1998年赛首圈赛事,主场以三比二反胜东南亚劲旅泰国,同样在主场力战之下两球仅败于亚洲之虎韩国,皆为港队拼搏之作。可是同一赛事中发生打假波事件,正值当打年龄的前锋韦君龙、门将陆嘉荣、后卫陈志强、翼锋陈子江等人涉及操控球赛被判入狱,对香港足运更是雪上加霜。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香港队自此需要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参加国际赛事。九十年代末期,港队表现持续不济,亚运足球外围赛中两场比赛共净吞十一蛋出局。2002年赛首圈,足总聘请荷兰教练利沙云冀盼港队能创佳绩,亦频繁邀请外队到访作练习赛,最终因球员难以适应教练作风以及足总未有长远计划,虎头蛇尾地以差劣成绩作结。
在2004年11月17日,中国在2006年世界杯-亚洲区外围赛第二圈第四组以7比0击败香港,可是仍然无缘晋身第三圈,原因是赛前跟中国同分的科威特以6比1击败了马来西亚,以得球较多压过中国晋身第三圈。7比0的比数使到球迷觉得港队受到足总高层压力,有“打假波”和“放水”之嫌。有人认为关键是范俊业成功扑救了郑智的点球,使到中国的得球比科威特少而出局,赛后不少香港球迷认为港队只有范一人是阵中全力作战的球员,乃香港队之光。东方日报却在翌日大字标题讥讽为“范俊业逞强”。然而范俊业的出色表现也被中国球会看中,打算邀请他到中超比赛。
在2005年2月9日,香港足球总会与巴西足球协会为了庆祝成立90周年,举行一场友谊赛,由香港队主场迎战巴西,结果巴西以7比1击败香港队。
香港队早年经常获邀参加在大马举行的默迪卡,取得不俗的成绩。而每年一度的港澳足球埠际赛在2005年已是第60届,其余尚有省港杯足球埠际赛、港沪杯足球埠际赛及贺岁足球表演赛等比赛,但碍于香港队的实力,足总有时会选派港联队出战。有些效力于本地甲组联赛的外援球员由于已取得香港永久居留权及特区护照,他们可以代表香港出战国际赛,这些已归化的球员包括早期的麦哥利,近年的罗伦士、喀麦隆裔的卓卓、高尼路等,而一些本地洋将如巴贝利亦曾代表香港参加正式国际比赛。
香港那么点的地方为啥足球联赛球队那么多呢?
中国香港虽然地方不大,但别人有参加国际大赛资格,香港足总为了发展香港的足球水平,在很早香港足球总会就成立了,好想是在1914年代 样子,在1954加入国际足联和亚足联,而且是亚足联创立会员之一。1956年他们主办亚洲杯还拿过亚军,所以足球香港体育项目中一直比较重视的,加上经济实力强,他们的联赛一直办的很好,但是受制于地方小,球场不多,俱乐部发展也是小打小闹的,所以在亚洲他们的联赛关注度不高,真正有名的球星他们有钱也买不过去,几个俱乐部共用一个主场地。在香港养一个足球队花不了多少钱,像之前的南华队买了凯日曼和巴特,出了他们两人肯定是高薪吸引来的,队内的月薪都不超过2万港币,只有外援能拿到高薪,他们没有资格参加亚冠,因为他们在亚足联的联赛评定中得分不高只能参加亚足联杯的比赛